6月21日,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中國成立70周年省(區、市)系列新聞發布會,介紹“守望相助 建設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”有關情況。
會上有記者問:內蒙古有大草原、大森林、大沙漠,生態功能對于全國來說都非常重要,但是作為邊疆欠發達地區,又亟需發展,面臨著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重壓力。請問,內蒙古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,走出一條既符合戰略定位,又體現內蒙古特色的以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?
李紀恒介紹,提起內蒙古,大家首先想到是遼闊無垠的大草原。保護好內蒙古的大草原、大森林、大湖泊、大濕地,治理好這里的大沙漠,是黨中央賦予我們的重大使命,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。今年4月下旬召開的自治區黨委十屆九次全會專門研究了這個問題,通過一個決定,提出堅決不上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項目,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,不要污染的GDP,不簡單同東部地區攀產業、比結構、賽速度。
李紀恒表示,內蒙古確實面臨著發展和保護的雙重壓力。表面上看,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存在一定的矛盾,但從根本上講兩者是有機統一、相輔相成的,因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。內蒙古所要的發展必須是綠色發展、高質量發展。鄂爾多斯就是一個典型。伴隨著工業化、城鎮化的快速推進,鄂爾多斯大量的農牧業人口轉移到城市從事第二產業、第三產業,不再土里刨食了,土地和草牧場得以休養生息。鄂爾多斯生態環境在發展中得到了有效保護,獲得了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,入選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,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區還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立為全球沙漠“生態經濟示范區”,實現了美麗與發展雙贏。
李紀恒指出,對內蒙古來說,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,既保障國家能源資源的戰略安全,又守護好生態安全屏障,確實有壓力、有困難,但不是沒有辦法。內蒙古將堅持在發展中保護,在保護中發展,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探索實踐。
一是構筑生態空間格局,科學劃定并嚴守“三區三線”,確保調整經濟結構、規劃產業發展、推進城鎮化都不越邊界,不出紅線。
二是培育綠色產業體系,改造提升一批傳統產業,培育壯大一批新興產業,堅決淘汰一批落后和過剩產能,構建起資源節約、環境友好的產業體系,實現產業生態化、生態產業化。
三是打造生態治理樣板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,突出草原、森林生態系統的保護,實施好“三北”防護林、京津風沙源治理、退耕還林、退牧還草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,全面落實草畜平衡、禁牧休牧輪牧等制度,加強荒漠化、沙化土地治理,江河源頭地區水土保持和重點流域水土流失治理,實現沙不成害、風不成災、水土不流失、生態功能不降低。
四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,組織實施非法征占用草原整治、工業固廢治理、“散亂污”企業整治、綠色礦山改造、綠色園區建設等專項行動,打好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保衛戰,加大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和農牧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,加快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,讓內蒙古的天更藍、山更綠、水更清、空氣更清新、人民更開心。
五是構建生態文明體制,形成一套支撐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的制度體系,讓管理者明導向、知責任、有約束,讓保護者不吃虧、有效益、得實惠,讓破壞者付代價、擔成本、受懲戒。
網站首頁 | 公司簡介 | 企業文化 | 發展歷程 | 資質榮譽 | 研發實力 | 員工天地 | 聯系我們
Copyright © 2016 北京中科輝豐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
服務熱線:13011171997、13683158309 E-mail:[email protected]
地址:北京市豐臺區成壽寺路1號樓11層1102
京ICP備17071241號